截至2025年7月20日,根據公開資料的不完全統計,已有接近500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獲得了批準或完成了重組。在這些實驗室中,大部分由“雙一流”高校牽頭或參與共建,據統計,約有110所“雙一流”高校參與到近400家(即總數的約80%)全國重點實驗室的建立或共建工作中。其中,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以及北京大學等國內頂尖學府獲批的重點實驗室數量尤為突出。
其中超硬材料領域共有4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分別是依托于吉林大學的高壓與超硬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華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共建的高性能工具全國重點實驗室、依托于燕山大學的亞穩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依托于大連理工大學的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國重點實驗室。
1、吉林大學的高壓與超硬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
高壓與超硬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前身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計委于1989年批準組建,是我國專門從事高壓與超硬材料研究的國家重點實驗室,1995年實驗室通過國家驗收對外開放。依托的吉林大學物理、材料科學與工程兩個學科是“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教育部指定的“一流大學一流學科”項目重點建設學科,同時也依托國防科工局布局的“國防特色學科”。實驗室經歷了2003年、2008年、2013年與2018年四次國家評估,均以良好成績通過評估,2025年完成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更名為高壓與超硬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定位于高壓與超硬材料領域的基礎研究,重點解決國家重大需求、世界科技前沿和國防安全等領域重大科學與應用問題,取得眾多國際、國內領先的科學成果,是國際上最早實現百萬大氣壓的五個實驗室之一,制備出我國第一片金剛石薄膜,自主研發高壓技術和CALYPSO晶體結構計算方法與軟件,發現了近室溫超導、超硬碳等新材料,引領了高壓科學與超硬材料的發展;研制國際領先的最大噸位的大腔體壓機,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吉林部分;承擔國防重大任務,高壓技術制備國防特種材料;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研制出高性能金剛石等系列超硬材料和工具,滿足了地質鉆探、油氣開采、精密加工等領域的重大需求。
在高壓與超硬材料領域以第一/獨立完成單位3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省部級/學會一等獎/聯盟獎21項。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委托的重大任務100余項,近五年合同經費8.77億元。實驗室在高壓和超硬材料領域形成了鮮明特色和顯著優勢,已成為高壓與超硬材料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高地之一。
2、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華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共建的高性能工具全國重點實驗室
高性能工具全國重點實驗室于2022年獲批建設,由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華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共同組建,實驗室主要圍繞航空航天、半導體集成電路、新能源裝備、海陸交通(船舶、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高檔數控機床等國家重點領域加工制造面臨的技術挑戰,開展切削/磨削機理研究、高性能工具先進設計與制造技術研究、高性能工具先進應用技術研究、工具性能評價方法與標準研究四個方向的研究。
3、燕山大學的亞穩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
亞穩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依托于燕山大學,1999年按省重點實驗室運行,2003年代表地方實驗室參加了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被科技部納入國家重點實驗室管理序列。2006年申報成功,成為河北省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河北省唯一的學科類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河北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重要戰略科技力量、重要科技協同創新平臺、重要基礎研究原創成果策源地,代表著河北省科學研究的最高水平,為河北省科技領域爭得眾多榮譽。2025年,亞穩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完成。
“亞穩材料”學術思想為研發特殊性能新材料提供了一種全新途徑。不同于傳統的成分—組織—結構—性能的研究思路,“亞穩材料”是從能量角度去重新審視材料的可能狀態,有望極大地豐富材料的體系和種類;不同于傳統的追蹤研究模式,“亞穩材料”更有可能使我國在新材料研究上實現原始創新與超越;面對諸多“卡脖子”材料難題,“亞穩材料”更有可能予以突破甚至形成“反卡脖子”新材料與技術。
實驗室發展極端條件制備及加工手段,發揮亞穩狀態特色優勢,突破材料性能極限,服務國家對極端服役環境下關鍵材料的重大需求。圍繞亞穩材料設計、制備、性能與服役中的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開展研究,形成了三大重點研究方向和四大重點研究任務。
實驗室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5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實驗室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1個。
4、大連理工大學的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國重點實驗室
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國重點實驗室是2022年由科技部批準、依托大連理工大學建設的科研機構,實驗室主任為郭東明院士。
實驗室面向制造強國戰略,圍繞航空航天、空間探測、集成電路、能源動力等領域高端裝備及其關鍵零件制造難題,聚焦復合材料構件精密制造、復雜曲面零件精密加工、超高精度零件加工、高性能裝備集成制造等重點任務,致力于開展制造領域基礎理論、關鍵技術、核心裝備以及工程化應用的貫通式研究,產出了一批國際領先的原創性科研成果,曾牽頭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1項、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4項以及其他省部級科技獎勵70余項。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184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