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202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企業家要勇立潮頭,以優質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競爭主動。”
根據市委“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的要求,咸寧日報開辟《企業家精神在咸寧》欄目,宣傳咸寧企業家熱愛家鄉、回歸家鄉、建設家鄉的事跡,弘揚他們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跨山越海的進取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情系桑梓的奉獻精神,為咸寧打造武漢都市圈綠色發展重要增長極注入強勁動能。
從人工制作、一個月2萬張簡易砂紙,到智能化生產、一天近6萬平方米中高端砂帶;
從單一的涂附磨具產品,到擁有7大系列、100多個品種、近千種規格型號的行業領軍企業,綜合實力雄踞亞洲行業第一;
從一個街道傳統手工小作坊,到“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湖北玉立砂帶集團一路探索、一路跨越,一路創新、一路堅守,成長為讓通城人、咸寧人乃至全國同行刮目相看的知名企業,成為中國涂附磨具行業的“巨無霸”。
苦難與輝煌的背后,是以集團創始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黎珊玉為首的玉立人數十年如一日地拼搏追求,艱苦奮斗,跨山越海,敢為人先,追求百年企業的夢想。
創業,從街道手工小作坊起步
1978年,國家改革開放的春雷乍響,36歲的黎珊玉帶領17名吃黑市糧的家庭婦女白手起家,靠東借電鉆、西借板車,靠撿廢鐵和舊螺絲,把兩間半豬圈改造成了手工小作坊,創辦起了城關公社“五七砂紙組”——通城砂布廠。
當時條件極為艱苦,而最難的是原材料供應。在那個計劃經濟年代,生產砂紙、砂布,要紙沒有,要布沒有,要膠沒有。為了求生存,黎珊玉大膽試驗,成功研發了以石英砂替代玻璃砂、化學膠替代動物膠、維棉布替代純棉布的“三替代”。此舉,不僅改寫了國家涂附磨具原材料標準和產品執行標準,更為“襁褓”中的玉立帶來了希望。
1985年,黎珊玉將新工藝生產的耐水砂紙命名為“犀利”牌。“犀利”牌半樹脂木砂紙、半透明水砂紙、千頁輪等新產品科技含量高、性能好,迅速走俏國內外市場。“出口一個貨柜的產品,可凈賺10萬元。”
初戰告捷,黎珊玉并沒有陶醉在喜悅中。他告訴同事們一個簡單而又嚴峻的事實:廠里一個月的砂紙產量不及上海砂紙廠一個班次的產量;要真正贏得市場競爭,必須走機械化生產之路。
當時,江西一家企業投資60萬元,建了一條耐水砂紙生產線,由于技術操作原因一直閑置。黎珊玉知道后,立即到該廠考察,經過三番五次砍價,最后砍到了12萬元。他借錢連生產線帶鍋爐一并買來。通過幾個月沒日沒夜的改造,1986年9月,國內首條半樹脂耐水砂紙生產線在通城建成。
新生產線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產品價格也降了近一半,由原來的每張0.4元降到0.24元。“犀利”牌新產品不斷攻城略地,逐步占領全國市場。公司每年上一條生產線,共發展到9條之多,從而確立了全國“耐水砂紙大王”的地位。
跨越,從縣域深耕到全球競逐
1997年是通城砂布廠極不尋常的一年,經營發展和體制改革都取得突破性進展。
這一年,廠里投資300多萬元建靜電植砂砂布、砂紙和衛生材料生產線,投資2000多萬元建中國首條自行設計制造的砂帶生產線。這4條生產線的投產,讓該廠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專業廠家。
這一年,通城砂布廠改制成“湖北玉立砂帶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從縣城南門搬遷至通城經濟開發區。昔日的鎮辦企業,成長為縣里的龍頭企業。
擔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的黎珊玉,向縣委、縣政府提出并實施“四個一”工程,即建設一座現代化的涂附磨具城、一個功能齊全的玉立員工住宅區玉立花園、一棟多功能標志性的玉立國際酒店、一條高標準的玉立大道。這些工程至今仍是縣城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2005年,隨著投資近億元的玉立特種布項目竣工,玉立集團在開發區的涂附磨具城全部建成,占地面積300多畝,擁有26個主輔車間,年產量達到7000萬平米,公司改名為“湖北玉立砂帶集團”。
走出山門,走出國門。黎珊玉提出“國內深耕、海外拓疆”的發展思路,實施“質量向上、市場向外”的經營戰略。2002年起先后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設立全資子公司,成為全國行業首家海外投資企業,2009在美國建立分公司并加入美國行業協會,“瞄準全球三強目標,與歐美企業比拼”。
“實現產業倍增,再造一個玉立”。2013年春節剛過,投資達10億元的中國砂布小鎮玉立工業園破土動工,從歐洲全套引進的世界最先進的樹脂砂輪切割片項目,以及軟體拋光磨具、金剛石磨具等一大批磨具新項目相繼入駐。2019年,玉立集團從開發區整體搬遷至砂布小鎮。
如今,砂布小鎮已被納入第三批省級特色小鎮名單,通城一批涂附磨具企業從這里啟航,全產業鏈年產值近30億元,擁有遍布全國各省的營銷網絡,張頁水砂紙國內市場占比達到85%以上、砂布占比達70%以上。玉立集團的“犀利”品牌成為國內行業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成為歐盟MPA認證和國家出口免驗“王牌”產品。
堅守,品質初心賦能百年企業
變,是玉立的靈魂。近半個世紀,玉立人每年都在上新項目,每年都有許多新變化。
不變,是玉立的初心。從街道小作坊,到開發區現代化涂附磨具城,再到砂布小鎮的世界級涂附磨具總部基地,玉立人的品質追求沒有變,文化內核沒有變,桑梓情懷沒有變。
走進砂布小鎮玉立工業園,大門口“以信立門戶,以誠待天下”的金色標語十分醒目。這是黎珊玉最早提出來的經營理念,玉立人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嚴把原材料進口關,不與質量不合格的廠家打交道;嚴把生產質量關,實行質檢跟班制,對出廠產品實行嚴格的抽查制度。在售后服務方面,公司明確規定,如果產品出現質量問題,質檢主 任必須在3天內趕到銷售網點,自費處理并實行連賠制度。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玉立人每年在產品研發和技術改造方面投入大量資金,高峰時達到了數千萬元,培養了一大批忠于玉立的“土專家”,實施了一大批改寫國家技術標準的科技創新項目。近些年,玉立人緊盯全球領先的高精尖技術,開發出性價比優于進口的智能研磨產品,解決了部分“洋產品”對中國企業的“卡脖子”難題,成為國內航空航天、汽車制造、船舶制造、3C電子等制造行業知名企業的合作伙伴。
把市場當戰場來打,把企業當學校來辦。建廠初就開辦職工業余文化夜校,每周五個晚上學習政治、外語、語文(寫作與演講),還有數理化、音樂美術。聘請縣一中、二中教師授課,廠里業務骨干也上講臺,黎珊玉經常親自授課、聽課。2001年以來,公司每年選拔數十名優秀員工赴大專院校及科研機構學習。2005年開始,公司實行全員輪訓,明確規定“不培訓不上崗,不轉正不提干”。
隨著年事漸高,黎珊玉逐步退居二線,現任湖北玉立砂帶集團終生名譽董事長、高級顧問。但他培養的管理團隊和企業文化仍在推動玉立向前發展。以黎俊彥為董事長的集團新班子頂住傳統產品產能過剩和國際市場形勢嚴峻的雙重壓力,加速推進產業鏈工程、人工智能化工程、終端制品工程等“三大工程”建設,向終端客戶的訂單生產轉型,讓“犀利”牌產品繼續保持強大競爭力,全面進軍高端市場、軍工市場、國際市場,向著“打造百年企業”的高遠目標邁進。
企業簡介
湖北玉立砂帶集團成立于1978年,在改革開放的紅旗下起步,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發展,已擁有砂帶、砂布、砂紙、異型磨具、無紡布磨具、固結磨具、超硬磨具7大系列、100多類品種、近千個規格型號的產品,公司數十次榮獲國務院、國家質監總局、國家工商總局、全國工商聯、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等頒發的國家級殊榮,被認定為“出口免驗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被授予“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全國機電產品出口先進單位”“湖北省院士專家工作站”“湖北省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科技小巨人”等稱號,注冊的“犀利”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玉立集團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和沉淀,始終踐行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秉承自主創新的理念,緊盯國際同行業的高精尖產品,成功開發出高耐磨砂帶、陶瓷砂帶、棱形系列砂帶、超柔軟布基砂帶、網格砂帶、各種固結、軟體拋光產品等,應用領域更加廣泛,成為航空航天、汽車船舶制造、3C電子、合金板材、重型裝備制造、軍工等領域及木材行業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研磨產品供應商。